近年来,在省市区各级党委、政府的关注扶持下,云南省曲靖市麒麟职教集团坚持“以服务为宗旨,以就业为导向”的办学宗旨,深入推进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在服务三业(产业、企业、就业)的同时,推动了曲靖市乃至云南省职业教育健康稳步发展。
自2021年4月麒麟职教集团成为全国产改试点以来,其围绕“立足需求设专业、对应专业建基地、利用基地强实训、校企合作进工厂”的思路,按照“一年打基础、两年上台阶、三年有实效、四年创一流、五年成引领”的时间步骤,细化出11个方面的改革任务,分解到12个区直部门,政、校、企、行业部门担责尽责,助力麒麟职教集团开展“五合五融”探索实践,做实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努力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。
一是校企合建基地,实现产业生产链与学校教学链的融合。
试点累计投入经费5300余万元,依托护理、烹饪、数控、汽车维修等7个优势专业及技能等级认定资质,构建“3+6+N+‘一平台’”的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平台体系。“3”即从已入驻的17家企业中精选“曲靖金兰世家食品有限公司”“云南吴觉农茶业有限公司”2家企业以及“志晖园圆子鸡”,打造3个生产实训基地,开展“师带徒”“双元制”教学,实现进校即进厂、实训即生产。“6”即从众多校外合作企业中引进6家优质企业和单位,联合打造新能源汽车、数控、美容美发、烹饪、建筑、麒麟区中医医院6个技能实训基地,对口培养技能人才,实现入学即入职、毕业即就业。“N”即坚持“走出去”“引进来”相结合,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“冠名班”“订单式”“定制式”培养机制,共建校内课程体系和校外实训基地,实现招生即招工、所需即所学。“一平台”即利用学校“132职业技能鉴定站”,搭建开放式技能培训鉴定平台,面向社会开展产业工人队伍技能培训及认证工作,着力提升产业工人能力素质。
二是校企合力育人,实现产业需求链与学校培养链的融合。
集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做实校企协同育人,实现产业需求链与学校培养链的融合。一是订单招生。在人才培养中,以北京正华中天企业管理有限公司、上海大众、吉利为代表的汽车类企业,以云南人家、曲靖永星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餐饮类企业,以蔚康装配式建筑(云南)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建筑类企业,以曲靖市金泉艺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数控类企业,以上海永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美容美发服务类企业,根据用人需求向学校下单,学校将企业订单列入招生计划,学生入校即入企。二是定向培养。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,与企业共同开设“冠名班”“订单班”,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,根据学生不同的资质水平来“量身定制”课程体系,开展“师带徒”“双元制”教学。以劳模创新工作室、职工创新工作室、工匠创新工作室、技师工作站“三室一站”建设为依托,深入推进“劳模工匠进校园”活动,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之心、树立报国之志,培育和传承劳模精神、工匠精神。三是定岗实践。集团根据不同企业、不同岗位的需求,在中专3年学制的基础上,探索实施“1.5+1.5”“2.5+0.5”“2+1”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,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短训中熟练掌握产品的基本生产过程,到校外对应企业的长期实习中能够立即融入到企业生产实践,在实景生产中磨砺技能、提升本领。四是定点输送。按照校企合作协议,学校将能力过关、素质过硬的毕业生输送到相应企业定向就业,形成招录学生、人才培养、资格认定、精准就业的职业教育闭环,有效破解了企业招工难、待岗人员就业难、教育与需求“两张皮”的现象。
三是校企合训师资,实现产业资源链与学校人才链的融合。
集团与企业以建设一支“高水平”“一体化”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,合训师资、优势互补。一是专业教师入企顶岗,每年安排40余名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顶岗实习,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、新设备、新工艺,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,参与企业员工培训、产品开发、技改攻关,并将在企业学到的新知识、新技能引入教学实践,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式。二是企业骨干进校传技,为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提供助力。集团每年邀请有关企业负责人、技术专家到学校兼任一定职务,参与学校专业开发及课程改革、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与教学指导,到学校相应专业开展技术交流讲座,校企双方协同配合、资源互通。近年来培养了163名“双师型”教师,“双师型”教师比例每年以不低于2%的速率增长。
四是校企合心服务,实现产业业务链与学校服务链的融合。
建立校企“双向参与、双向服务、互惠共赢”联合机制,面向社会开展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、技能等级鉴定服务,帮助产业工人提升学历技能。一是打造学历提升平台。集团针对传统产业工人学历普遍偏低这一实际,立足云南开放大学曲靖开放学院10余年办学实践,制定助力产业工人学历升级计划,面向企业在职员工、农民工、村干部、待业人员、军转人员开设研修班、进修班,同时开展送教上门,2021年调动3269名产业工人积极提升学历。二是打造技能培优平台。搭建开放式技能培训平台,面向社会开展产业工人队伍技能培训,目前已取得育婴员、保育员、茶艺师、美容师等34个工种的培训资质。2021年获人社部门批准成立曲靖市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基地,对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757人次。同时瞄准产业工人技能等级认定及中职学生“1+X”证书需求,以职教集团现有的16个鉴定工种为基础建设认证平台,变“等客上门”为“拉客进门”,变“菜单式”培训为“点菜式”培训,2021年完成鉴定3503人次。三是打造竞技服务平台。集团发挥校内实训基地、实训设备、试验场所作用,搭建面向省、市、区的技能竞赛基地,承办省级技能竞赛1场次、市级技能竞赛2场次、区级技能竞赛1场次。四是打造就业信息平台。集团与省内外30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,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,构建企业用人需求数据库,每年邀请200余家企业到校为应届毕业生召开现场招聘会,80%的学生当场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,实现招工即招生、入学即入企、毕业即就业。
五是校企合作共赢,实现产业价值链与学校效能链的融合。
集团通过产改试点,校企联合打造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,推行学校、企业“双重主体”,学生、学徒“双重身份”,着重解决传统校企合作中供需不对应、人岗不匹配的问题,实现产业价值链与学校效能链的融合。一是增强企业发展动力,提高企业生产效能。通过实施企业开单、学校接单、互训师资、共育人才,学生在校就是员工,到岗就是能手,大幅缩短了新员工入职培养过程,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,企业生产效率、产品质量、优品数量大幅提高。二是提高学校育才质效,助推学校向前发展。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,企业在协同育人过程中,根据生产实际及时进行技术、设备更新,加强学与用的对应,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,降低学校育人成本。校企合作避免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盲目性,学校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极大增强;学生边学习、边实践,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,缩短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磨合期,输出一批成才一批,助推学校实现良性发展。
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人人皆可成才,人人尽展其才的教育,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大使命。未来发展中,集团将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,在“谋”上下功夫,在“实”上做文章,在“争”上求主动,继续创新发展思路、扩展发展平台,走好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的深化之路,为谱写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云南篇章作出新的、更大的贡献。(作者:周智刚,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、校长)
来源:人民论坛网